中新網4月2日電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2日刊文稱,新加坡政企與中國的交往方式,這幾年逐漸從此前的向中國輸出新加坡經驗,轉為到中國取經。這並不是說,新加坡經驗對中國而言不再有借鑒價值,而是中國市場的廣袤、複雜和快速多變性已不容外界小覷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新加坡13家科技初創企業上周經由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(IDA)牽線搭橋,到上海參加為期兩周的中國加速器活動,筆者有幸在席間和中新兩地的創業者們交流他們眼中的中國市場,啟發諸多。
  新加坡政企與中國的交往方式,這幾年逐漸從此前的向中國輸出新加坡經驗,轉為到中國取經。這並不是說,新加坡經驗對中國而言不再有借鑒價值,而是中國市場的廣袤、複雜和快速多變性已不容外界小覷。
  有中資企業老闆在加速器推介活動之後坦誠與我分享:在聽取數家新加坡初創企業的簡短介紹後,他開始擔心這些企業能否如願在中國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,或是賞識他們的投資基金。
  他說,中國中小企業這幾年轉向客戶定製化服務,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很快,產品性價比高:“如果你說新加坡企業有全球視野,我覺得上海也有國際經驗。”
  除了具體的產品,新加坡企業在行事文化和觀念上,和中國同行也有差異。
  不少新加坡老闆都提到,中國創業者只要有心,半年裡面找創投資本(Venture Capital)籌錢、研發產品,半年後推出市場。可是半年對於新加坡企業來說,估計還在決定是否要在中國設立分公司,做個調研嘗試把市場吃透摸清。
  殊不知半年過後,競爭者已在優化產品以滿足客戶更大需求,或是直接研發新產品開發新市場,而新加坡公司則可能還在籌備中國分公司的階段。
  一名新加坡年輕企業家還說,新加坡人常以為會講華語和瞭解一些中華文化,就能和中國地方政企打交道。
  “事實上,他們的中文不行,如果你都沒法在創業投資人面前流利地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怎麼讓投資人關註你的項摹彼怠�
  當然也有多年在中國做生意的企業高管認為,新加坡人做事謹慎,喜歡把問題想周全,把風險一併考慮在內,慢調子未必會錯過商機。
  新加坡和中國,兩個市場原本就有不同的客戶群體。以社交平臺來說,新加坡人聊天愛用Whatsapp,中國人則是Wechat(微信),吐槽或者是分享趣事,前者用Facebook,後者用微博。
  不同的市場,用戶粘性不同,選用的社交應用程序有差別並無對錯之分,不過要是無視中國以人口基數和移動終端跨越增長的市場,錯過商機可能就是個必然。
  中國的互聯網、雲計算和大數據採集分析這兩年在阿裡巴巴、騰訊和百度這三架大馬車的拉動下,發展極為迅速,背後聚集的人才、市場和資源,還有技術支撐,是一盤錯綜複雜的棋。
  或許有人會說,中國企業在引進、吸收、消化和反哺上的能力強,這些恐怕難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創新。但當許多中國企業都在接近創新的前沿往更專業的路上行走,且速度越來越快時,未來的主導權顯然將屬於能夠掌控格局變化的勝者。
  今天的中國已經是個無法被忽略的新興市場,新加坡企業不僅要和歐美、中東的企業錯位競爭,以展現新加坡在電子政務、醫療教育、城市規劃和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優勢,還要和中國企業拼搏速度和膽量。
  做個趕潮人不易,還不得不趕上這個浪頭。希望新加坡企業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,清楚優劣勢,不被浪頭拋到後面去。(顧功壘)  (原標題:聯合早報:新加坡從對華輸出經驗轉為到中國取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f12ffsg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